塑胶外壳表面处理结合线处理 多功能塑胶表面射粒处理可以一次性清除塑胶成型后的熔合线(纹、痕)、流纹(痕)、霜面纹、银纹、变色、凹痕、缩水纹、结合线(纹)糊斑、波纹、模痕、脱模线、拉伤、水口纹、漩纹、夹水线、波流痕、毛刺、飞边、披锋等不良问题。 本处理技术特点: 1.工件表面**不需要涂装成份; 2.工件表面**无附着物; 3.**环保处理工艺; 4.80%成本节省率(与喷油相比)。 处理后特点: 1.工件材质/比重**与原件相同; 2.移印图文**不损害; 3.注塑成型后不良纹路**清除。 加工范围: 通讯产品外壳、电子电器塑胶件、办公设备、交通工具、航空船只装备塑胶配件、耐磨件等等。 加工效果:哑面、亮面、细面纹、粗面纹、亮泽面等。 手机塑胶壳料外观检验标准: 塑胶件不良缺陷术语及定义: 1.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较大直径为准; 2.混色:不能被完全熔融的、不同于机壳颜色的其它异色; 3.**高:由于塑胶件较难脱模,顶针局部受到强大的**出力所产生的凸起; 4.**白:由于塑胶件较难脱模,顶针局部受到强大的**出力所产生的白印; 5.硬划痕(有感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样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6.细化痕(无感划痕):指样品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7.批锋: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胶件的边缘、分型面、顶针孔、镶件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摸上去有刮手的感觉; 8.磨花:由摩擦造成的塑胶件表面轻微的划伤痕; 9.批伤:削除批锋时由于操作工艺的不当造成的削痕; 10.拖伤:因注塑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11.缺胶: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熔融胶料无法到达模腔内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胶不足现象; 12.熔接线:塑胶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胶件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结合线; 13.气纹:因气体干扰使塑胶件表面形成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14.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塑胶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亮色的痕迹; 15.银纹:在塑胶件表面沿胶料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16.拉白:因产品脱模不顺畅,在外表面形成的白色拉裂痕; 17.缩水:当塑胶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较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18.粘模:产品脱模时,部分粘贴于模腔内,造成产品结构残缺; 19.污渍:产品表面的可清除的脏污; 20.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在塑胶件表面留下的发黄或碳化的痕迹; 21.盲孔/半孔:产品孔位堵塞或孔内存在较大的批锋; 22.翘曲:塑胶件因内应力作用等原因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23.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封样件的颜色差异或同一套外壳之间呈现出的颜色差异,称为色差; 24.合壳缝:产品上下壳合壳后,除工艺缝外的缝隙。